您现在的位置是:Home > 作品 >

作品

零售业如何对抗焦虑?盒马用「商品力」给出解法

2025-01-25 13:10:56作品54
零售业如何对抗焦虑?盒马用「商品力」给出解法 新价值增长点在哪儿?文|赵小米在盒马最新的新零供大会上,侯毅亲自披露,盒马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超过5%。放在行业里来看,这一数据超过Costco的25%和山姆的0%。在消费零售整体缺乏信心且内卷的大环境下,很久没有如此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了。过去几年间的零售行业是焦虑的。这种焦虑一方面由传统大卖场的衰退带来,玩家们都清晰地认知到,渠道为王的时代结束了

零售业如何对抗焦虑?盒马用「商品力」给出解法

新价值增长点在哪儿?

文|赵小米

在盒马最新的新零供大会上,侯毅亲自披露,盒马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超过5%。放在行业里来看,这一数据超过Costco的25%和山姆的0%。

在消费零售整体缺乏信心且内卷的大环境下,很久没有如此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了。过去几年间的零售行业是焦虑的。这种焦虑一方面由传统大卖场的衰退带来,玩家们都清晰地认知到,渠道为王的时代结束了,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信息获取途径得到提升,零售赛道从供给侧市场转变为需求侧市场。对此,各零售企业都绞尽脑汁,探索了各种各样的门店形态与业务模式,试去修正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错位关系。换句话说,在电商等各种新渠道能为消费者带来更低的价格和更花哨的商品时,零售企业们能为消费者所提供的新价值点在哪儿?但经过mini店型、O2O、即时零售,再到现在的仓储会员制度等一系列的探索,包括盒马在内,焦虑的零售玩家们经历过一遍又一遍的试错,试到一个准确的解。此次盒马给出的解题思路并不新颖,也非独家,那就是提升商品力。商品力的重要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共识。当自有品牌占比达到足够高的程度时,为企业带来的是稳定的毛利增加与复购提升;在不确定性增强的当下,为消费者、供应商两端,背后带来的都是确定的价值增量。这就是为什么业内重视盒马此次自有品牌成绩的原因。但由于商品力本身是一件难以量化的东西,而背后的能力打造所需时间周期又相当长,无法用一个季度甚至一年的数据直接评判成果如何。因此,从盒马2016年正式打造自有商品开始,到2019年初次披露自有商品成绩,甚至到去年身负盈利重担,始终有质疑的声音响起:商品力究竟只是一个作为噱头的概念,还是能够带来实际的销售额,且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定位置?以目前的数据来看,盒马为焦虑的零售界带来初步验证:通过提升商品力,尤其是打造出有差异化的自有品牌,是可行的价值新增长点。

零售“内卷”过程未得出的答案盒马诞生之初,正是“新零售”概念兴起之际。新零售兴起的原因是大卖场模式的衰落。在90年代进入中国后,大卖场以其一站式购物的便利性,与批量采购的低价,迅速从彼时的百货商店、农贸市场、杂货店手里吸引到消费者的眼球。大卖场在90年代是平台型经济的代表,但在10年后,它迎来了另一名更会做平台经济的对手——电商。电商不仅有更透明的价格体系,更全的商品种类,还在两个方面对大卖场进行降维打击:电商比线下门店更容易做规模,因此其拥有更低的价格;线上平台还比线下实体店更容易做商品调整,能更快地迎合消费者的喜好风向。乍一看,大卖场的败退仿佛是因为电商的市场挤压,但事实上,其本质是失去了核心价值。当大卖场的商品没有明显差异和竞争力,价格也不再有优势,那么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增量是什么?而新零售就是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先是品类上的增量,以盒马、永辉超级物种、京东七鲜为代表的餐饮生鲜+超市模型,从2017年起,开始用传统电商难以触达的热食、活鲜作为品类增量与核心竞争力。再是体验上的强化,传统电商可以配送到家,那新零售玩家们不仅可以配送,还可以提供半日达,甚至半小时达的服务体验。近两年火起来的近场电商、即时配送的概念,正是看到了消费者对“快”的不变追求。还有购物场景的查漏补缺,如果说现代年轻人和90年代一家人周末逛商场大采购的消费习惯不同,更偏向少量多次的即时采购,所以传统大店距离社区公里以上的距离太远,新零售玩家们开始开小店,用大店辐射小店,解决备货等问题,将小店开到社区门口,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不得不说,新零售玩家们的“内卷”,从某种程度上拉高了零售行业的“基建”。现在,超市+餐饮的模式进入许多零售品牌店中;半小时到家几乎成为标配;盒马6年前的爆款“海鲜岛”,成为头部生鲜玩家的基础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按理来说新零售玩家们取得了胜利,但奇怪的现象发生了,零售企业们的业绩似乎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线下依旧收缩;线上占比虽得到一定提升,但业务持续巨亏。 新零售玩家们在“内卷”,但“卷死”的不是电商,而是彼此。在缺乏核心竞争力时,各企业的能力体现就变成价格和配送速度上的持续“内卷”。二者所带来的成本反映在商品价格上,又让传统电商的价格优势扩大。焦虑的零售企业们在原有的大盘子里缠斗,却难以扩张新的增量需求,难以创造新的价值。从本质上来看,无论是缩短配送时间,还是增加生鲜热食,本质上依旧满足的是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换句话说,即便消费者不用0分钟达买菜,也会走路去某家大卖场买菜。而使用天猫淘宝买的衣服、日用品,或是零食囤货,由于线上价格必然低于线上且时效性不强,消费者依旧会使用电商去购买。无论经过何种模式改革,上一批新零售玩家们依旧没有解答关键问题:消费者为什么不得不选择你。

商品力带来的新价值

以Costco入华作为起点,近两年兴起的仓储会员店成为行业内看好的一种解。

Costco为消费者带来的价值增量很明显:绝对的价格优势。Costco颠覆了传统零售模式下赚商品差价的盈利方式,通过会员费作为核心利润来源,将售价压到极致。

侯毅彼时对Costco的模式大为赞赏,“中国零售业不缺消费需求,不缺渠道创新,主要差距就是商品力。”

在近日召开的盒马零供大会上,侯毅再次表述了他对商品力的重视:“商品力是今天零售业唯一的核心竞争能力。线上线下仅仅是服务方式而已;0分钟达仅仅是物流形式而已;电子支付、数字化仅仅是精准营销的准确性问题而已,如果没有好商品,这一切都是1后面的0。”

盒马将自己在价值创造上的理解,反映在其商品力的体现——自有品牌上。

先看几组数据,据达曼国际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自有品牌蓝海战略白皮书》调研显示,知道自有品牌概念的消费者比例从2019年的74%提升到了21年的92%。而在所有零售商自有品牌中,盒马以41%的主动提及率和9%的品牌认知度,排名第一。

截至今年10月底,盒马自有品牌商品类目达到1200多种,其中,销售规模过亿的“盒品牌”有十个。盒马用户的消费频次达到每月4.5次,付费会员同比增长50%。

从消费者端来看,盒马自有品牌中的独家特商品是其价值所在,也是不得不在这里购物的理由。

在小红书搜索“盒马必买”,相关笔记数超条,光是当季新品,就有小粉柠汁、桂花酒酿核桃羹、话梅熟醉蟹、斑斓薄荷凉糕等社交媒体上的网红美食。

盒马的自有商品在消费者脑海中一定形成了一定认知。从小龙虾品牌“加油虾”,到慕斯白玉卷、草莓雪媚娘等甜品,再到各类风味饮品,即便不是盒马重度用户,也一定听说过这些商品。

盒马自有商品的上新速度极快,平均速度为45天左右,但放在系列商品上可能只需要0天。快,意味着抓住潮流和引领潮流。

以盒马的系列风味牛奶为例,最初盒马上线了生牛草莓奶、巧克力奶,成功成为网红爆品,市场上也出现许多类似口味的产品,但盒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连续上架了香蕉奶、葡萄奶、红豆薏仁奶、巧克力薄荷奶、白桃奶、香芋奶等十余种系列口味。不仅让消费者对系列风味奶有了品类好感度,还在消费者脑海中植入,盒马的口味最新且最快的认知。

这种产品开发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去年年底,盒马自有品牌团队推出的手作纸皮烧麦在社交网络上走红,销量一路增长。这款烧麦最大的特点就是“皮薄如纸”,开发团队和供应商三洋食品长尝试使用了0余种糯米进行各种搭配、试验,在经历了20余次打样、试吃后,才最终确定了这款纸皮烧麦的馅料配方。

上市以来,该款商品持续霸榜盒马自有品牌冷冻商品TOP1,累计销售50万包,累计销售200万元。

盒马的产品开发能力,随着整套链路逐渐成熟,将会越来越强。在初期,盒马自有品牌的成功了为50%,这个数字到今天,达到了97%,也就是说只有%的商品不成功,会被汰换掉。

从对于供应商端而言,盒马也为其提供了价值——取消进场费,共同开发商品。“我们希望各个供应商,在你们的细分品类,最好的新的产品放在盒马渠道。我们承诺,不进行任何费用的收取,我们愿意承担零售的创新试点的成本。”侯毅这么表示。

在此前的传统大卖场模式中,收取供应商的入场费是盈利模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导致头部巨头品牌靠靠占据着商超货架,而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新产品和新品牌难以进驻。同时,传统KA渠道中的所有入场费以及层层分销环节中的各类加价,最后都会直接反映在商品的售价上。

所以早在第一次供应商大会上,盒马宣布取消所有入场费,以买手制取而代之。即由买手从消费者需求侧来决定货架上卖什么,再由各项经营数据来考核实际效果。这样也让供应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资金用于开发新产品,与盒马一起寻市场空白点,打造匹配消费者需求、差异化的产品。

在过去,供应商与渠道商更像是一种对抗关系,二者在进场费用高低、返点多少上进行博弈。从某种程度上讲,盒马的自有商品打造方式重塑了这种零供关系。

以盒马“叮叮包”供应商分享的一个小故事为例,盒马提出一个需求是,是否能用微波炉还原蒸包的口感,但微波炉复热过程中,包子面皮自然会干掉,导致口感不好。团队尝试了几十种面粉都无法解决该问题。最后,由侯毅亲自带队,在巴彦淖尔到一款蛋白质含量高、水分含量高的合适面粉。“我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甲方会给乙方送面粉、送原料。”

商品力对零售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能为了所谓更高的毛利率而盲目跟风,而是要使商品力的打造契合自身的业务模型。

零售的本质是商品和服务,盒马向商品要流量,向供应链要效率。这种双向的价值提供,使盒马的商品力将业务各个环节“盘活”。

结语“能力建设,价值创造。”这是逍遥子在内部管理会议中连续两年提出的要求。这句话在当下增量转向存量市场的环境下,感知更为具体且强烈。此前,资本更加关心零售行业的增速,每年翻倍的甚至翻十几倍的GMV仿佛成为常态;而如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生存的基础,可盈利、稳定增长等关键词重新被重视起来。盒马是幸运的,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支持其在过去几年能够不在意短期回报,用7年时间,沉淀出自己在自有品牌上的能力和壁垒。第一,品牌认知度。盒马全国门店网络搭建基本完成,盒马这一品牌在全国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一定认知度。截至今天,盒马的多业态已经覆盖了27个城市,遍布00多家门店,202年,盒马销售预计突破千亿规模。第二,供应链建设。截至目前,盒马已在全国构建5大枢纽中心、8个供应链运营中心、百余个产地仓、销地仓,仓储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这些通过实际的成本搭建成的硬实力,形成一套高效的仓网服务体系。第三,数字化能力。本土零售企业或者外资零售,他们的短板都是门店的数字化水平和电商业务,但盒马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新零售门店,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的新的零售业态,这就决定了盒马在做很多决策的时候,依托淘系数据和盒马自身运营数据,它的用户分析会更加精准。第四,本地化能力。盒马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与Costco相比,自己在更多品类上的全球供应链能力仍有差距,但在对中国年轻消费者的喜好洞察上,盒马更加敏感。比如,盒马会聚焦小包装和在鲜度管理上的突破;同时与会员制超市的囤货思路不同,盒马反而会更加细分用户的消费需求,甚至挖掘一些新的消费需求出来。在供应商大会上,侯毅在发言的最后坦露了盒马未来的规划:从202年起,将以“一万亿销售,服务十亿消费者”为目标,将以十年为期,坚持价值投入。一万亿,大概相当于全球范围内的一个Costco,半个沃尔玛。在我国14亿消费者的基础之下,确实有希望出现万亿规模的本土零售企业。从商品力的创新创造价值,注定是一件难而漫长的事。盒马用自己在自有商品上探索的初步成功,证明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商品力带来的新价值增长点,或许可以缓解零售行业的焦虑。

留言与评论(共有 20 条评论)
本站网友 樟树二手房
10 minutes ago 发表
以盒马
本站网友 播种网
1 minute ago 发表
将售价压到极致
本站网友 2nxx
28 minutes ago 发表
从对于供应商端而言
本站网友 绮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9 minutes ago 发表
达到了97%
本站网友 简简单单歌词
3 minutes ago 发表
注定是一件难而漫长的事
本站网友 完达山奶粉
25 minutes ago 发表
红豆薏仁奶
本站网友 萨尔图机场
23 minutes ago 发表
还在消费者脑海中植入
本站网友 剑灵游戏头盔
29 minutes ago 发表
甚至挖掘一些新的消费需求出来
本站网友 郑少秋演过的电视剧
7 minutes ago 发表
探索了各种各样的门店形态与业务模式
本站网友 盐山房屋出租
20 minutes ago 发表
相关笔记数超条
本站网友 会晤
30 minutes ago 发表
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
本站网友 第三纪
19 minutes ago 发表
侯毅彼时对Costco的模式大为赞赏
本站网友 49333
30 minutes ago 发表
再到现在的仓储会员制度等一系列的探索
本站网友 育秀实验学校
19 minutes ago 发表
如果没有好商品
本站网友 风吹过的地方
16 minutes ago 发表
”商品力对零售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站网友 融侨馨苑
6 minutes ago 发表
这个数字到今天
本站网友 大武口房屋出租
28 minutes ago 发表
返点多少上进行博弈
本站网友 整容隆胸
27 minutes ago 发表
市场上也出现许多类似口味的产品
本站网友 拔罐减肥法
30 minutes ago 发表
巧克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