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Home > 作品 >

作品

买个电纸书,怎么老被"拔网线"?

2025-03-27 08:17:46作品108
买个电纸书,怎么老被"拔网线"? 编者按:本文来自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作者:毕安娣,编辑:赵晋杰,创业邦经授权发布。又一个电纸书产品不干了,近期,QQ阅读电子书设备/口袋阅(以下简称“口袋阅”)宣布停运。在只有4778个成员的“口袋阅吧”,一些人发帖询问:大家也都收到了吗?网友发布的截显示,来自“阅文集团”的通知中,用户被告知口袋阅将于2022年10月

买个电纸书,怎么老被"拔网线"?

编者按:本文来自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作者:毕安娣,编辑:赵晋杰,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又一个电纸书产品不干了,近期,QQ阅读电子书设备/口袋阅(以下简称“口袋阅”)宣布停运。

在只有4778个成员的“口袋阅吧”,一些人发帖询问:大家也都收到了吗?

网友发布的截显示,来自“阅文集团”的通知中,用户被告知口袋阅将于2022年10月26日停止运营。

届时,口袋阅将不支持新书的购买,但可以继续阅读已经下载的书籍和自己存储的文档。此外,已购书籍信息和余额资产,与QQ阅读App和起点读书App同账户互通。

早在2020年底,就有用户在网上发帖称发现口袋阅的天猫店铺关了,怀疑其要“跑路”,到了今年6月,又有人发现口袋阅的“官微关了”。

好在最后口袋阅的退场还算体面,多名用户表示,口袋阅的客服建议他们最后再进行一次升级,升级后将支持第三方应用的下载和使用。

口袋阅的产品介于手机和阅读器之间,一方面支持接打电话和收发等功能,另一方面使用的是半封闭的系统,第一代仅支持QQ阅读,第二代支持QQ阅读、读书等。

好端端一个电纸书设备,却被厂商单方面“拔网线”。设备变“孤儿”,用户自救,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就在个月前,6月2日,亚马逊发布公告表示,将于一年之后的202年6月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在此之后,用户将不能购买新的电子书,已经购买的电子书可以在2024年6月0日之前下载并持续阅读。

用过Kindle的人都知道,这款在中国有百万用户的设备不存在什么第三方软件,可以看作Kindle应用软件的三次元实体呈现,而Kindle也没有如口袋阅那般好心,临走前给用户开个第三方软件下载的“后门”。

彼时Kindle用户都在积极自救,要么满世界Kindle的替代产品,要么准备“换区号”继续使用设备。

买个电子书阅读器,那些低刷新率、高延迟、闲置率高等经常被吐槽的问题,眼下都不足为惧了,用着用着厂商没了,恐怕得是用户要面临的更大风险。

从201年亚马逊Kindle正式进入中国开始,消费领域的墨水屏产品经历了从狂热到冷却的波动期,如今墨水屏产品终究没有在C端实现“代替纸书”的野心,沦为了小众玩具。

但这一玩具的市场却一点也不冷清,在Kindle预告了自己的退场之际,各个厂商似乎都在摩拳擦掌想要吃下空缺,各类产品层出不穷,就连华为也在强势入场。

01

2018年,亚马逊公布了Kindle在中国的销量,累计达数百万台,电子书销量近70万册,较201年增长近10倍。这也是亚马逊唯一一次公布Kindle中国相关数据。

也是在那一年,时任亚马逊设备高级副总裁David Limp表示,Kindle在电纸书领域已经占据了65%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那也是Kindle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巅峰。国产电子书阅读器的不懈追赶,和国内免费阅读App的兴起,都在慢慢蚕食Kindle的中国市场。

腾讯正是其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2015年,腾讯的读书App上线,依靠“全场免费阅读”和社交打法迅速占领了用户心智。次年,阅文集团和腾讯合作,推出QQ阅读App。

2019年,亚马逊喊出“盖Kindle,面更香”的自嘲广告语。同年,腾讯推出了第一代口袋阅。

就像亚马逊发布第一款Kindle时所说:Kindle卖的不是设备,是一项服务。口袋阅走的也是一样的路子,第一代产品仅支持QQ阅读,成为该App的实体延伸。营销手法上,口袋阅则善用打卡返利的活动:连续阅读150天,全额返还购机款799元。

彼时口袋阅还有一个关键亮点——国内首款支持运营商网络的电子阅读器,可以打电话、发、使用浏览器,再加上QQ阅读功能,以及其手机大小的尺寸,口袋阅勉强算得上半部小灵通。

不过这样的亮点没能维持多久的竞争力,口袋阅发布几个月之后,海信就推出了单屏墨水屏智能手机,和Kindle或口袋阅的“卖服务”为核心不同,以海信为代表的厂商重点还是在硬件,采用开放的安卓系统,用户想安什么软件就安什么软件——当然了,也可以安QQ阅读。

为了增强竞争力,2020年口袋阅发布的第二代产品,更开放了一些,支持QQ阅读之外的阅读和Kindle,但为时已晚:同产品形态上打不过真正的墨水屏手机,同“卖服务”理念阵营中又打不过产品线丰富的掌阅阅读器。

当下口袋阅的停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02

尽管没了Kindle和口袋阅,但围绕电纸书市场的竞争,国内其他玩家仍在酣战。

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电子阅读器新品密集上市,据爱集微报道,阅读器相关产品在第二季度销量实现了19.8%的环比增长,智能办公本在第二季度实现了60%以上的环比增速。

不过,其中销量最好的依然是Kindle,其后是文石和掌阅这两个老玩家。

在Kindle进入中国两年后,掌阅正式入局,于2015年推出iReader。而文石是中国第一批电纸书品牌,于2009年就推出首款产品,比Kindle进入中国早了4年。

同样是老玩家,在Kindle进入中国洗牌市场之后,汉王的地位却已经大不如前。在洛科技统计的2022年第一季度线上市场品牌销量中,汉王只排到了第8位,甚至不如年初刚刚冲进跑道的华为。

论资历,汉王是中国最早的电纸书品牌之一,与文石首款产品同年推出的“汉王电纸书”。一度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汉王也在次年登陆深交所。但其后,缺少内容和产品创新,使得汉王在盛大文学、掌阅等入局之后败下阵来。

墨水屏电子阅读器产品并不高的入局门槛,让新玩家开始借助更多科技创新,进一步搅动着市场竞争。

销量不俗的科大讯飞就是一个典型代表。2018年科大讯飞和盛大文学合作,在盛大文学的电纸书产品Bambook中加入讯飞智能语音技术。到了2019年,科大讯飞自己推出了采用柔性墨水屏的智能办公本,售价将近5000元。在智能办公本里,科大讯飞将手写、录音、语音实时转文字、翻译等功能一股脑塞进去,这款产品也连续三年成为京东和天猫618、双11的电纸书品类销售冠军。

另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今年华为的入场,推出MatePad Paper,售价2999元起。和科大讯飞类似,华为的墨水屏产品更像是采用墨水屏的平板电脑,试突破所谓“阅读器”“电纸书”的产品边界。

0

对于掌控内容资源的腾讯来说,虽然口袋阅退场,但其仍以另一种方式活跃于电子阅读器的世界。这其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地位相当强势的读书App。

在阅读类App中,读书是头部玩家,但并不是第一名。根据易观千帆2021年11月的App月活数据,月活人数第一的是番茄免费小说,为6202万人,QQ阅读以6116万月活人数紧随其后,然后是七猫、掌阅、宜搜,读书排名第六,月活用户数152万。

但凭借读书App的强大影响力下,掌阅、科大讯飞、小米多看等封闭或半封闭系统的电纸书,都对读书App亮起“绿灯”。去年,掌阅iReader开始支持读书App;科大讯飞最新款R1Pro,也内置了读书App,除此之外,暂不支持其他第三方软件的下载。

相比之下,读书自家的阅读器是最纯粹的那个,不管是与主打开放系统的文石在2021年合作推出的第1代产品,还是在今年亚马逊Kindle退出之后又发布的第2代非文石合作产品,阅读器支持且仅支持读书,即无法下载其他阅读App,也无法通过浏览器下载其他资源,甚至也无法通过USB连接电脑传文件,或者通过网络推送到阅读器。

你们都支持我,我只管我自己,读书的强势地位可见一斑。尽管口袋阅退场,阅读器表现低调,但腾讯的枝蔓,借助阅读软件,早已覆盖到电子阅读器市场的各个角落。

参考资料

1. 台湾经济日报:《电子纸:下一个“百亿赛道”?》

2. 智通财经:《2022年全球电子纸整机市场规模超65亿美元 同比增长65%》

. 现代商业新语:《读书阅读器2.0很好,但未必适合你》

4. 每日经济新闻:《在线阅读还“在线” 电纸书为何已纷纷“下线”》

5. 中国经营报:《巨头扎堆“墨水屏”再热 产业探索“破圈”之路》

6. AI财经社:《被Kindle和苹果吊打,昔日“电纸书老大”今何在?》

本文(含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7 条评论)
本站网友 青龙教
3 minutes ago 发表
2019年
本站网友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10 minutes ago 发表
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
本站网友 团购房子
16 minutes ago 发表
但其后
本站网友 生男生女测试表
11 minutes ago 发表
缺少内容和产品创新
本站网友 并购案例
20 minutes ago 发表
推出MatePad Paper
本站网友 44372
20 minutes ago 发表
试突破所谓“阅读器”“电纸书”的产品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