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Home > 日常 >

日常

观众不再给冯小刚“留面子”: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2025-01-18 17:44:29日常98
观众不再给冯小刚“留面子”: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原标题:观众不再给冯小刚“留面子”: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风口浪尖上的冯小刚,正为他留下的骂名发愁。 久未露面的冯小刚,因为在国外的家门口送客,被送上热搜。 大家以为冯小刚功成身退,移居他国,索性不再给

观众不再给冯小刚“留面子”: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原标题:观众不再给冯小刚“留面子”: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风口浪尖上的冯小刚,正为他留下的骂名发愁。

久未露面的冯小刚,因为在国外的家门口送客,被送上热搜。

大家以为冯小刚功成身退,移居他国,索性不再给他留面子。

以讹传讹,愈演愈烈之后,背负着骂名的“小钢炮”,无奈地予以否认。

作为国内曾经首屈一指的喜剧导演,如今有关冯小刚的消息却不再与电影有关,当下的电影市场,也久未见其身影。

从独孤求败到销声匿迹,曾经不可一世的冯小刚跌落神坛,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时代抛弃一个人的时候,连声招呼都懒得打。

看着冯小刚的现状,再回望他昔日的种种作为,落得今日被“抛弃”的结局,其实早已有迹可循。

从“冯裤子”到“小钢炮”,早年的“怯”变成后来的“狂”,埋下祸根

2006年,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有一个欺软怕硬,爱哭鼻子的怂人“冯裤子”。

导演叶京坦言,这个角的部分细节是取自身边的一个朋友。

这个所谓的朋友,压根儿就不用费心思去查证,就能循到冯小刚身上。

其实也不怪叶京“调侃”冯小刚,因为在叶京、王朔这地道的大院子弟眼里。

出身不好又是半路才混进他们这个圈子的冯小刚,的确与他们不在一个层级。

穷苦人家出身,想要在关系林立的影视圈站稳脚跟,要不就是生生靠自个儿闯出来,要不就踩着巨人的肩膀,一步登天。

马未都评价冯小刚:“特聪明”“特会来事”。

叶京说他,“冯小刚渴望成功,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得下,多少次他都在王朔面前痛哭,光在我面前就有好几次。”

于是在那些年里,冯小刚成了跟在王朔屁股后面的“小跟班”,做小伏低,心甘情愿当“小弟”。

叶京说:“冯小刚最大的聪明,就是善于利用更聪明的人。”

的确,冯小刚通过郑晓龙认识了王朔,又通过王朔结识了京圈众人。

左右逢源的冯小刚在人情世故上做足了文章,他的成功也确实离不开这朋友。

阶层的差异,让冯小刚的内心深处有种自卑和自负交缠的心理,他在出身地道的京圈子弟面前,有种无法克制的“怯”。

同时他又极度渴望成功,以此来证明弥补阶层上的差异和证明“我很强”。

出身低、心气高,冯小刚从不掩饰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也清楚地知道谁能帮自己,至于别人的耻笑和嘲讽,冯导也能摆出打完右脸送上左脸的态度。

一如他后来推测自己的电影《一声叹息》票房能达到三千万时,面对台下众人或不屑一顾,或轻蔑一笑。

冯小刚仍能放低姿态的同时,还不忘恳求影片早日上映。

这种豁得出去的“不要脸”的姿态,也成了冯小刚杀出圈的制胜法宝。

于是,冯小刚依托于王朔这棵“大树”,开拓了日后占据国内喜剧一片江山的“冯氏喜剧”这片树叶。

就像他自己曾说的:“那些年,我是趴在王朔的肩膀上,地吸了几口血。”

后来,“冯氏喜剧”以一种不可名状的态势,迅速成为中国老百姓过年时的一个“习惯”。

“无冯小刚不新年”一度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看法。

冯小刚能连续多年在电影春节档用一部“冯氏喜剧”准时准点地逗笑观众,这是本事,也是冯小刚杀出圈的密码。

即便后来冯小刚和王朔闹掰了,但就凭着老百姓一句“哦,过年了,该看冯小刚了”,就足以让冯导在电影圈站稳脚跟。

他把“俗气”拽进了“高雅”的电影圈子,从一个普通人摇身一变成了京圈大导演。

从前夹着尾巴做人,谨小慎微的冯小刚,也随着名声、地位的日益高涨。

昔日的胆怯也逐渐演变成了张狂,就像是《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鱼”,一夜暴富后出现报复性消费。

殊不知,这种变化为冯小刚跌下神坛埋下伏笔。

2000年-2005年前后,冯小刚带着《一声叹息》《大腕》以及那部将他捧上亿元票房导演行列的《天下无贼》,大喇喇地占据着国内票房前三甲。

拥有了话语权的冯小刚,也从“冯裤子”变成了“小钢炮”。

他将垃圾电影产生的根由归咎于垃圾观众。

《私人订制》口碑遭遇滑铁卢,评分暴跌,冯小刚怒骂网友是“大尾巴狼”。

因为万达给《我不是潘金莲》排片少,于是公开发文质问万达,引来王思聪的正面刚。

怼记者、骂观众、惹资本,曾经唯唯诺诺的“冯裤子”就像是一种宣泄,不管不顾地要怒怼一切他看不惯的事情。

命运的馈赠,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而他跌下神坛的代表,就是“冯氏”电影不再受到追捧。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观众开玩笑

想当年,冯导说自己是“独孤求败”。

一如当初在《没完没了》的发布会上,冯小刚理直气壮地夸下过海口。

“进口大片,除了《泰坦尼克》,没有片子打败过我,《拯救大兵瑞恩》都输我几百万 ,包括成龙的片子。”

可这种唯我独尊的局面,后来日渐式微。

暂不说荧幕上逐渐被鲜肉小花占领,流行文化冲击,“京味诙谐”似乎不再像从前那般占领主场。

单单是从冯小刚自己身上来看,他的电影成绩也不似从前那般抗打。

《夜宴》可以看作是冯小刚野心勃勃转型的转型之作,堪堪及格的评分,正如网友所说,“冯小刚会讲故事,但《夜宴》本质和《无极》并无二样”。

而后,《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借助题材优势,赚了一波好口碑,但就深度和思考来看,似乎总是差那么一点。

《非诚勿扰》的回归,让大家又看着那么一点昔日“冯氏喜剧”的影子,口碑和票房双丰收,也让冯小刚回了那么一点自信。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冯小刚代表着普通老百姓的口味:他拍什么,老百姓看什么;他的品味,就是大家的品味。

曾几何时,冯小刚曾信心满满地表示:“我的信心来自广大的观众,来自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喜好。”

就像冯小刚开始追求大场面,用明星堆砌出来的《夜宴》被诟病,口碑毁誉参半,开始从喜剧向严肃话题转变,大家依旧买账,冲的就是“冯小刚”这三个字。

哪怕他口出狂言,“小钢炮”炮轰各方,大家也只当是“名导都有脾气”,可这些包容的前提,是建立在冯小刚还能输出好电影的基础上。

玩归玩,闹归闹,冯小刚千不该万不该让观众为自己的梦想买单,拿观众开玩笑。

作为一个从大院边缘出身的导演,冯小刚的憋屈当中始终绷着一股强烈的自负,他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只会拍喜剧的人,有深度、有思考的电影,他一样可以拍得很好。

于是,一部倾其所有,呕心沥血的《一九四二》上映了。可惜,电影败走麦城,甚至连累到老东家华谊。

而后冯小刚再接再厉,拍了一部正儿八经的《我不是潘金莲》,却被人当成喜剧看。

加之后来与万达的过节,让他拍这部电影的初衷彻底被忽略了。

两部电影的接连扑街,让冯小刚相当难受“随便拍的电影,票房轻松过亿;好好拍的作品,反倒没人看了”。

为了弥补《一九四二》的亏空,亦或是要表达自己的不满,冯小刚拍了《私人订制》,票房轻轻松松就破7亿。

可冯小刚在领奖时的一句话,算是彻底伤了观众的心,他说:“《私人订制》是我随便拍的。”

言外之意就是“我随便拍的,你们买账;我好好拍的,却没人看。”

此言一出,倒颇应和了当年他的那个“垃圾观众造就垃圾电影”的话。

其实早在他拍完《天下无贼》时,就有影评人说过:“冯小刚在透支他在观众中积累的信用。”

2017年,《芳华》14.2亿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为冯小刚持续的失利挽尊。

虽不复往日辉煌,但重整旗鼓的《芳华》也成了他成为商业片导演后的一个新的希冀。

只不过好景不长,《手机2》的立项,直接断送了冯小刚卷土重来的希望。

“阴阳合同”一事,直接把一人都推上风口浪尖。

华谊股票大跌,赔了个底掉;范八亿星途尽毁;而冯小刚呢?销声匿迹,不见踪影。

整个2019年,冯小刚几乎消失于公众视野,在舆论场里不见其身影。

在他未清空微博前,他在2019年的唯一一条动态,是宣传新片《只有芸知道》。

既不是贺岁档,也不是节假日的12月20日,《只有芸知道》悄然上映,安静得更像是冯小刚小心翼翼地试探。

《只有芸知道》最终票房定格在1.56亿,而同期的《误杀》和《叶问4》的票房双双破十亿。

事实证明,不合适的过分浪漫,给不了观众情绪高潮。

不满、焦虑、不解、无奈的情绪,充斥在冯小刚身上,彼时的他开始怀念起自己《天下无贼》时期的辉煌。

前二十年,冯小刚兢兢业业拍戏,认认真真骂人。

谁承想,名有了,钱赚了,到头来却要面对不如从前的现状。

就像他在《老炮儿》中饰演的“六爷”,外人依着面子依旧尊称一句“六爷”,可到了事儿上,却在新的话事人那里碰了一鼻子灰。

落魄的现实告诉他:英雄迟暮,难复往昔。

甘心吗?当然不甘心!于是,冯小刚重操旧业,出走电影圈,转战电视圈。

可他没想到的是,电影市场没实现的梦,电视剧圈子同样没给他机会。

2020年7月,冯小刚拍摄电视剧《北辙南辕》的消息引起业内震动,一是因为距离冯导上次拍摄电视剧已经过了20多年。

另一方面,演艺圈暗藏一条阶级链:电影>电视剧>综艺,叱咤电影圈多年的冯小刚,竟然“下凡”重拍电视剧了。

本以为冯小刚会带来惊喜,可换来的却是惊吓,《北辙南辕》以悬浮、空洞的情节引起争议。

过去,自认没有对手的冯小刚,在自己擅长且舒适的领域转圈,他所做的所有突破,仍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发挥。

可当他跳出舒适圈,再回到曾经熟识的电视剧领域,差强人意的成绩都在证明着60多岁的冯小刚,拍不出好片子了,这也似乎成了大家的共识。

“后浪”猛进,冯小刚失灵了

从1998年“冯氏喜剧”开启了贺岁电影的时代,冯小刚之于华语电影的贡献不可否认。

他曾是华谊公司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是明星们纷纷争相想要合作的导演,是票房的最强有力的保证。

那时,只要冯小刚在,便是最大的底气。

在国内的奖项竞争中,冯小刚取得了5次华表奖,2次金鸡奖,8次百花奖,次金马奖,合计18座奖杯,仅次于“国师”张艺谋导演。

可是随着贺岁档的江山易主,冯小刚不再是以前的龙头老大。

2010年之前,年度十大电影排行中,冯小刚的名字出现过12次。在这以后,第五代导演的更迭以及草根导演的迅速崛起赶超了“前浪”。

观众仍旧需要电影,但不一定再是冯小刚的电影了。

今时不同往日,若干年后的冯小刚在“后浪”的裹挟和威胁下,终于还是被拍在了沙滩上。

说起如今大家对冯小刚的感觉,就像俩人谈了十多年的恋爱终于领证结婚了,可突然发现婚后生活两人该干嘛干嘛,没也谁不待见谁。

说好听了是相敬如宾,说实话其实就是不咸不淡的没劲了。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这句台词出自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这又何尝不是他如今的心声。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19 条评论)
本站网友 遵化二手房
16 minutes ago 发表
《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借助题材优势
本站网友 雍景天成
0 second ago 发表
闹归闹
本站网友 田村二手房
0 second ago 发表
来自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喜好
本站网友 发膜多久用一次
20 minutes ago 发表
不管不顾地要怒怼一切他看不惯的事情
本站网友 二手房停贷
14 minutes ago 发表
从独孤求败到销声匿迹
本站网友 腿部吸脂的价格
14 minutes ago 发表
” 这句台词出自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
本站网友 朝天鼻
17 minutes ago 发表
他所做的所有突破
本站网友 瓦房店房产网
29 minutes ago 发表
冯小刚的憋屈当中始终绷着一股强烈的自负
本站网友 韩谈
30 minutes ago 发表
冯小刚能连续多年在电影春节档用一部“冯氏喜剧”准时准点地逗笑观众
本站网友 蕉岭二手房
3 minutes ago 发表
他的电影成绩也不似从前那般抗打
本站网友 10082
19 minutes ago 发表
背负着骂名的“小钢炮”
本站网友 红萝卜的功效与作用
27 minutes ago 发表
引来王思聪的正面刚
本站网友 福彩中奖规则
30 minutes ago 发表
次金马奖
本站网友 法令纹怎么消
16 minutes ago 发表
就有影评人说过:“冯小刚在透支他在观众中积累的信用
本站网友 考核办法
26 minutes ago 发表
在这以后
本站网友 朱立南
4 minutes ago 发表
从独孤求败到销声匿迹
本站网友 黄冈房产
3 minutes ago 发表
没有片子打败过我
本站网友 肥胖标准
10 minutes ago 发表
可他没想到的是